一场零比一的失利,放在漫长的中超赛季中,本算不上是什么灭顶之灾。竞技体育,胜败乃兵家常事。对于升班马深圳新鹏城而言,在客场小负于实力不俗的对手,或许还能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,为接下来的比赛积蓄力量。然而,比失利本身更让人感到担忧和无奈的,是赛后主教练塔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那一番表态。他的话语,透露出一种近乎偏执的“永不认账”的姿态,这或许才是球队真正需要警惕的隐患。
赛后,塔托教练面对媒体,并未对球队在进攻端效率低下、防守关键时刻注意力不集中等具体问题进行客观剖析。相反,他将话题引向了控球率、传球成功率等占据优势的数据,试图构建一个“我们踢得更好,只是运气不佳”的叙事框架。他反复强调过程,却巧妙地回避了结果。足球比赛的胜负,最终是由进球决定的,再华丽的過程若无法转化为胜利,其价值便要大打折扣。这种对核心问题的回避,像是一层迷雾,模糊了球队真正需要改进的方向。
更令人困惑的是,塔托似乎将这种“不认账”视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建设。他或许认为,始终维护球队的“尊严”和“信心”,将失利归咎于外部因素,可以保护球员免受批评的打击。然而,真正的信心并非建立在对外界评价的屏蔽和对自身问题的无视之上。它源于坦诚面对不足,源于一次次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后的切实成长。一支成熟的球队,必须拥有承认“我们这场踢得不好”的勇气。拒绝认错,表面上是维护了脆弱的自尊,实则堵死了进步的道路,是一种不敢直面现实的软弱。
长此以往,这种“永远正确”的教练心态,会在球队内部形成一种怎样的氛围?球员们可能会变得困惑,不清楚真正的标准何在。当努力与结果长期脱节,而教练却始终在强调过程的“正确性”,球员的执行力与求胜欲望难免会受到影响。他们会想,既然按照教练的部署踢出“漂亮数据”就算成功,那么对胜利最直接的渴望,是否还那么重要?这种导向,无形中会消磨掉球队在最困难时刻所需要的那种血性和务实精神。
对于深圳新鹏城的球迷而言,他们可以接受球队一时的失败,因为他们理解成长的阵痛。但他们恐怕难以接受的,是球队失去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决心。一场零比一的失利,的确没什么大不了。但倘若主教练习惯性地将失利合理化、外部化,让球队沉浸在一个由漂亮数据编织的、看似虽败犹荣的泡沫里,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。新鹏城需要的不是一位永远“不认账”的辩护律师,而是一位能带领球队脚踏实地、看清前路、敢于刮骨疗毒的领路人。希望塔托教练能早日明白,承认不足,才是强者真正的自信开始。